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策略冠军论坛新闻  >  正文

公司心理学系举办“儒家经典读书会”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7-31

本网讯(通讯员  修风翊)2020年7月29日晚,公司心理学系“儒家经典读书会”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行。本场读书会由心理系张春妹副教授主持,钟年教授作为导读人。此次“儒家经典读书会”是策略冠军论坛心理系在“文化心理学”团队建设特色方向指导下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受到了院内外师生的积极关注,近百人参与此次线上活动。

作为第一次读书会,会议开始策略冠军论坛心理系赵俊华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儒家经典读书会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张春妹副教授介绍了读书会具体每周的活动计划,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由钟年老师作为导读人,从“其书”、“其人”、“读法”、“本文”、“用心”和“反身”六个方面来为大家介绍了《论语》及孔子的背景,重点介绍了怎样去读《论语》、怎样在研究中、生活中应用。

第一部分“其书”,钟老师为我们首先介绍了《论语》的历史渊源,论语是语录体文集,是孔子以及弟子们的谈论记录。汉代后有很多人研究《论语》,大家对其中中孔子的原意有很多争议,但无需争议的是论语的地位。尤其在宋代,《论语》的地位在朱熹等人努力下不断被提高,赵普曾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到了清代,出现疑古学派思潮,这些人怀疑前人经典包括《论语》的真实性,但最近大量考古成就尤其是大量上古竹简出土,证明《论语》等古典是先秦重要典集,并不是后人编撰出来的。两千多年来,儒家一直是中国文化主流,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集,其中论语更是被广泛学习,可以说在中国地位约等同为《圣经》在西方的地位。

然后就《论语》有争议地方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第一是否具有系统性问题。钟教授认为《论语》整体是系统的,仅部分地方可能有散乱的,原因是先秦记录是用竹简容易脱落,可能造成了一些章节乱序,遗失,但大部分地方是系统的。 比如首篇--《学而篇》就是系统的,其核心是学做人,学知识,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学字开头,同时第一章的三句话也是对全书内容高度提炼;而第一章与最后一章呼应,都讲“人不知”。第二是关于《论文》“论”的理解解读,总结了几种情况,第一、“论”,动词,意思为讨论,伦解;第二、“论”,形容词,意思为伦理;第三、“论”通仑,因为《说文》论者:仑之假借……

第二部分“其人”,钟老师为我们简单介绍孔子的生平,根据以往专家将孔子一生分为很多阶段,并在发展心理学角度为我们总结解读各个社会化阶段孔子的特征,15岁前少年贫困,青年发奋努力(15到30岁),办学成名(30岁到50岁),在“学而优则仕”理念下短期从政(50到55岁),在艰苦动荡环境中周游列国宣传治国思想(55-68岁),返鲁从教(68岁--去世)。同时引出孔子自己的“心理”传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钟教授启发我们去站在心理学角度看,孔子心理传记可能是写给自己,是一种自我认知,当然也是一种人格成长阶段总结,这可能给我们研究人格心理学提供一些启发。

然后还谈到了孔子的形象,孔子形象在历史上是“至圣先师”,但其实通过研读经典以及相关书籍记录,真实的孔子应该是一个有真实情感活生生的人,很懂因材施教,有多面的形象。同时对于孔子的评价,不排除有部分负面评价,但大部分时期,评价主要是积极正面为主,他是有责任担当的独立知识分子,其“知不可为而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部分“读法”,钟老师先介绍了 “小学”这个概念,“小学”就是中国传统语文学,这是帮助我们阅读经典的基本功,“小学”功夫可以帮我们首先读懂文本本义,然后我们读者才能在自己角度上去理解经典。但具体怎样去读《论语》呢?总结来说:第一,用经典研究的方式方法,力求本意尽量准确。首先选择读本上,要选取经典的,注本众多,从可读性与经典性考虑,我们选取的是杨伯峻先生注释版本;第二,要多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三,要有情绪情感情景的还原,“穿越”到当时的文章中情绪情景去理解体会;最后,要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比如结合小学、语言学以及我们心理学知识。

第四部分“本文”,《论语》原来的书是繁体,没有标点,而我们一般阅读的是有前人整理后的便于阅读的注解后的版本。但钟老师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去回顾原著,体会多种解读,只读一种释文可能会简化,失去很多可以去解读的含义,比如杨伯峻先生版本“学而时习之”翻译为按时去实习,而钱穆先生版本的是“时常去实习它”。同时也多关注“轻易绕不过去”的朱注,因为朱熹对于论语的注释解读很有价值,内容也比较充实。

第五部分“用心”,钟老师认为,作为心理学者来说,因为有古文献的学者已经做了很多“小学的”等工作,站在前人肩膀上,我们可以跳过小学,直接选择经典注家版本来读《论语》。我们需要做的是带着心理学视角来读,发掘出其中心理学发展可借鉴的精华。《论语》中也确实包含了很多教育、学习、人格、积极、情绪、人际关系心理学领域内容,燕国材先生就主要关注《论语》有关教育心理的内容。同时,有关怎样去在心理学角度去看《论语》,钟教授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概念(比如学习、乐教、记忆)、方法、理论。比如《学而篇》第一句可能就涉及到遗忘曲线、汉语智慧、实践等;第二句涉及到有关系与幸福等;第三句涉及到有内外在、情绪掌控等。再比如联系到文化心理学,例如《圣经》上很多“上帝说”,强调说的意义,与西方人重视表达是一致的,而《论语》强调行胜于言,更看重实实在在的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也高度符合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在导读最后部分,钟老师讲到“反身”,这主要是说我们要去体悟《论语》,并将这些体悟应用于自己、他人、社会。比如我们可以去反思,在现在社会思潮激荡,很多错误的思潮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等泛滥,我们内心是否也受到其影响?我们是否坚持了“义”在“利”前?同时,我们除了“修己”,我们是否还做到了“安人”?我们应该牢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修已的同时用我们的所得去帮助别人,比如作为心理学人,我们应该投身于提高国民心理健康等服务中去。

最后,张春妹副教授代表策略冠军论坛师生,对钟老师这场深入浅出、细致详尽的《论语》导读进行了简单总结,并表示2020年的读书会将以《论语》、《中国人的智慧》两本书为阅读重点,后续读书会将由一位心理系老师导读和主讲,其他师生共同讨论。

读书会在热烈的讨论中落下了帷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