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冠军论坛举行人文社科研究方法训练营讲座——郭齐勇教授畅谈哲学史方法论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9-12-23
12月10日下午,策略冠军论坛大报告厅座无虚席,百多位师生济济一堂,聆听郭齐勇教授的专题讲座“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策略冠军论坛经理朱志方主持讲座,他指出这一活动是对教育部有关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精神的积极回应。本次讲座是首次举行的冠军论坛策略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训练营首批入选项目。
郭教授首先满怀深情地回忆并总结了萧萐父先生对中国哲学方法论的思考、贡献及其启示。他说,改革开放以来,陈修斋老师、杨祖陶老师挂帅的西方哲学史教研室和萧萐父老师、李德永老师、唐明邦老师主持的中国哲学教研室一起为中、西哲学研究生开设的“哲学史方法论”课程,通过长期讨论,对教条化、庸俗化、贫乏化的日丹诺夫式的哲学史方法论给予了检讨。萧先生的《吹沙集》三辑及与李锦全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有着方法学的自觉,对我们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点、范围、对象问题加以思考,非常重视中西马的融通,用“螺旋结构”、“历史圆圈”、“范畴研究”、“哲学史是认识史”等路数来重新架构或解读中国哲学,力图从此前的泛政治化走向学术化。萧先生会通中西印哲学,以批评的精神和创造性智慧,转化、发展儒释道思想资源,由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的咀嚼,提出了哲学史的纯化与泛化的有张力的统一观,从哲学史方法论的问题意识切入,尽力突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引入螺旋结构代替对子结构,重视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强调普遍、特殊、个别的辩证联结,认真探究中国哲学范畴史的逻辑发展与哲学发展的历史圆圈。
接着,郭教授论述了中国经典诠释方法学的展开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前景。他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特性,实践性很强,不停留于“概念王国”,没有西方哲学中的上帝与尘世、超越与内在、本体与现象、主观与客观、身体与心灵、事实与价值等绝对二分的框架。以天、天命、天道为背景,中国哲人有神圣、高远且强烈的终极关切、理想境界、形上追求、精神信念,同时力图在社会大群生活和现世人生中实现出来,其内圣与外王是打通的。我们应有自觉自识,发掘中华民族原创性的智慧与古已有之的治学方法,予以创造性转化。我们的任务是彰明中国哲学之为中国哲学的自身的哲学问题、精神、方法、范畴、特点、风格与传统,深度建构、阐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哲学思维发展史,体现中国人的哲学智慧、超越信仰、身心修炼、生命意境、言说论辩方式的特色,及其与欧洲、印度等哲学智慧的同异及世界上几大哲学传统在中华文化区的碰撞与交融。瞻望未来,中国哲学界将会在中国哲学学科主体性的确立,中国经典诠释的多样性,中国哲学范畴、命题与精神、智慧的准确把握,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西方哲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哲学智慧对现代化的参与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等方面继续取得重要进展。(吴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