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白彤东教授来公司作讲座“经学还是子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01-03
2017年12月29日,复旦大学策略冠军论坛白彤东教授应邀在公司小报告厅开展了题为“经学还是子学?——对政治儒学复兴之路的一些思考”的讲座。讲座由策略冠军论坛廖璨璨讲师主持,吴根友教授点评,公司及武汉地区其它高校的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白教授的报告受到热烈欢迎,现场座无虚席。
白教授的讲座分四个部分。一是从对近百年来儒家研究的评价入手。他认为近代是以一种“偏食”的方式建构儒家哲学,一是沿着“整理国故”的路线,将儒学作为一个死物件,一是以德国古典哲学及当代欧陆哲学为典范,忽视或者否认儒学的自立、自为的政治向度、以及传统中国政治的正面意义,前者如胡适、傅斯年,后者如冯友兰、熊十力及其后从港台引回的新儒学等。他指出,儒学的全面复兴必须对其政治层面有独立的认可。而“政治儒学”内部,也有诸多差异,而经学、康有为路线成为主流,这值得质疑。二是梳理经学发展传统,讨论今天“政治儒学”复兴选择今文经学的缘由。白教授指出,“经”是指儒家经典,其要讲义理,意在致用。因而从康有为到蒋庆及其后续的经学仅是今文经学,是经学的分支。古文经学因相对更重视训诂、有否定儒家经典倾向、强调对原初儒学的整全理解,从而与托古改制、保皇者、革命者远离,今文经学对微言大义的腔调则成为他们的首选。三是对“政治儒学”将今文经学作为儒家正统的部分观点进行批评。白教授指出,首先,今文经学的正统性难以保持,因为今文经学的解释是靠经师口传,很难保证经义不变。并且汉代之后,今文经学师承关系被打断,更难以保证经义的原义。其次,在学理上今文经学作为儒学正统难以被人接受。董仲舒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等并非先秦儒学主流观念,后来兴起的谶纬学更被许多儒者摒弃。最后,今文经学通过政治或社会影响成为正统也被历史证明是不成功的。其四,儒学的复兴,发扬其普世价值,需要走子学路向。白教授认为,此处所说子学,是指站在儒家立场上,回应诸子挑战的儒学,其与现在所说的儒家(政治)儒学意思相同。其没有儒家独尊的背景,但占据儒家立场。与经学不同,子学路向不排他性独尊,而是对儒家经典的不同选择持相对宽容态度,其论证方式是“因为它是(我们共认的)好的,并且是儒家的,所以儒家是好的”。政治儒学的子学路向面对竞争对象的开放,既面对中国传统诸流派,也面对西方思想不同流派。子学路向也可以将春秋公羊学包容进来。其所面对的另一重要问题是所能提供的思想的独特性及其意义。以往的研究纠缠于四书与五经之间,或太过重视四书传统,或否定以四书出发阐发儒学的合法性,从而忽略了儒学的独特性与政治正当性,应在防止微言大义的随意性基础上,尽量参考不同儒家经典。
吴根友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点评。吴教授首先指出白教授所使用的“子学”概念需要进一步澄清,肯定了白彤东教授对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关系的考察,认为今古文经学的辩证张力是传统经学发展的常态。吴教授也讨论了白教授讲座中所提到的“六经皆史”的问题,指出章学诚的“史”的意义特殊性,具有伦理、价值、判断的意思,最后吴教授指出今天的儒学研究亦要在中西古今的比较下展开。随后进入提问环节,现场几位师生分别就“接着讲”与“照着讲”的问题、儒学价值的普遍性问题、儒学复兴与中国崛起的关系问题等与白彤东教授展开讨论。最后,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白彤东教授的讲座针对当下儒学研究现状展开反思,既对港台新儒家及其后续发展过于重视心性而忽略儒家政治哲学资源展开批评,也反思了“政治儒学”内部过于看重今文经学传统来阐发儒学的进路,从而提出子学路向的儒学复兴,观点和论证具有现实性、批判性和开放性,也是其积极参与当下诸子百家争鸣的体现。(文/图:吕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