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公司师生参加第十一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12-26

本网讯(通讯员:王天雨)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公司李志教授、杨云飞副教授、廖璨璨副教授带领陈杰、吴治苹、冷蓉、刘海成、王天雨、庄严、陈亮升、牛尧8位博士生参加了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举行的第十一届“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策略冠军论坛、策略冠军论坛、北京大学哲学系及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五所高校联合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承办。会议由中山大学刘伟老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李志老师表达了对主办方的感谢,表示“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是不同学校、不同特色的展示,希望参会的员工珍惜此次机会,凝练问题,开拓视野,积极交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不同学院的传授风格。

在论坛会议中,五校员工依次发言,点评老师集中评论,同时留有时间自由讨论。期间或妙语连珠,或循循善诱,也不乏针锋相对的景象。公司8名博士生就自己提交的论文做出了发言。

陈杰同学主要讨论如何理解康德对根本恶论题的论证。文章主要介绍了英语学界的几种理解路径,并作了简要评析,认为经验性路径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先验路径更符合康德文本,而且从这种路径出发来理解根本恶论题,该论题也不存在内在不一致的问题。

吴治苹同学作了题为《阿尔都塞对<矛盾论>思想的重构与发展》的报告,她认为阿尔都塞并非误读了《矛盾论》,而是面对不同的历史形势和理论问题对《矛盾论》思想进行了理论重构,并从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复旦大学王春明老师做点评,他指出在肯定论文逻辑结构及论证思路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结构主义方法”的阐述上进一步明确和深化,并围绕“共时性、历时性和错时性”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冷蓉同学作了题为《<资本论>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思想的理论推进》的报告。北京大学杨学功教授肯定了论文的细致分析和论证,认为论文达到了回应“断裂论”的目的。同时,杨教授从伦理学的维度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隐形断裂”这一问题发表了见解。

刘海成同学通过刘宗周《阳明传信录》文本分析了宗周对阳明思想的理解和诠释,进一步对《传信录》是否“求真”问题作出探讨。中山大学赖区平老师就阳明与宗周的关系分享了看法,并对论文的结构安排、观点论证等具体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王天雨同学介绍了唐君毅对《庄子》的儒家化解读。依次对唐君毅所诠释的“生命”、“心知”以及两者关系进行了阐述。中山大学杨海文老师做出点评,对庄子所代表的境界层次提出疑问,启发之后的思考。

庄严同学的报告论文以《论“可见者之肉身”对存在状态的揭示》为题,从“可见者之肉身”这一理论表述入手,对梅洛-庞蒂晚期的本体论(存在论)思想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与论述。复旦大学的王维嘉老师对该报告的选题作出了肯定,并对论文结构、核心观点和具体问题等提出了问题和建议。复旦大学的王春明老师对文中个别语词的翻译问题进行了补充提问。

陈亮升同学在报告中指出,对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一书结论中所论及的“滑头”,不应理解为对休谟正义理论的一项严重挑战,对“滑头”更准确的理解应当为休谟揭示的暗藏在人们正义实践路上的一处陷阱。

牛尧同学的报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难困境论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回应。

23日上午,在会议的闭幕式上,杨云飞老师总结到:哲学的生命在于对话,会议的主体是员工,所有参会的员工都各有突出的优点,这样的论坛将会让每一位与会的博士生受益匪浅。

闭幕式的最后,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刘伟感谢了本次与会同学的积极参与,他认为这是论坛能够举行的内在动力,同时向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和会务组的辛勤付出表达了感谢。本次论坛在五校师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据悉,“南北五校”哲学博士生论坛自开办以来,一直是两岸相关高校哲学学子翘首以盼的学术盛事,是五校博士生展示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激发学术创新的跨二级学科交流平台,对五校师生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拓宽视野、共享智慧,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